2019年4月13日晚六点,求智读书会第七十二次活动在东荣大厦1214举行。来自yl6809永利官网的部分本科生参与了活动。本次读书会采取自由交流讨论的形式,由同学分享学习、读书中遇到的困惑。读书会由yl6809永利官网国际政治系副教授姚璐老师主持。
“思考”——本次读书会由这一话题展开。关于本次读书会的主题,鉴于我们在课堂中鲜有机会和时间进行充分的思想交流,姚璐老师认为,读书会可以是探索“我们究竟在思考什么”的平台。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的表达与交流是解惑与进步的好方法。
本次读书会的首个问题出自吴恩裕先生的《中国国家的起源问题》,吴先生在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考古出土的文物、文献,对夏、商两代何者为国家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同学们针对“作为一位政治学者,吴先生讨论这一问题的意义何在”进行交流。有同学提出:国家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研究中国的国家起源,是中国政治理论研究的起点;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界定国家起源是为了确定我们从哪里来,作为国人应当对历史充满敬意,讨论起源问题可以激起家国情怀,唤醒民族情感,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知道到哪里去等等。也有同学对书中内容提出质疑:历史研究既包括建构物的历史,也包括本质物的历史,但某些建构物必须建立在实际存在的物质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同样是一套建构物,是一种观点,更换判断标准或许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如果将公权力的出现作为界定国家的标准,则结论可能不同。姚璐老师认为,不理解作者著书目的有时是学科思路的问题:研究有时只是为了论证某一单一问题,而非全部建立在宏观角度。如果将该著作视为历史学书籍,可能我们的理解又会产生变化。对于理论选定的质疑,老师讲到,一个理论解释不了所有的问题,无论问题为何只要逻辑自洽即为适当。
接着同学们针对“为何研究国家而非公权力”进行了讨论。现代政治学中所定义的国家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意识形态,研究公权力理论上是更为本质的,但并非是最有价值的。国家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单元,就现实意义而言应当作为研究对象代替公权力概念。研究公权力最大的问题在于,政治学研究需要使要素高度简化,而公权力这一概念十分庞大,难以建立一套简单的理论来予以解释。就如同国际关系的条约选定的起点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一起点的选定是基于时代的需求,并非追求本质性而是追求合理性。就现实情况而言,在国际政治语境下,权力本身在走向流散。正如苏珊•斯特兰奇在《国家与市场》中表述认为,世界经济的权力结构包括安全结构、生产结构、金融结构和知识结构。权力在这些结构中产生,权力不再由国家所垄断,任何掌握其中某种力量的个人或组织都拥有权力。这就使所谓公权力的概念变得模糊和难以界定,因此研究国家而非公权力又是恰合实际的。
接下来同学们讨论了关于“中国特色”的问题,国内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同世界其他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有我们的“特色”。在某种意义上,这可能是对外国开放中国的思想的方式,中国确实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不同,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独特之处。但是,将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概归为“特色”,是一种自我麻痹。从根本上说,中国特色这一概念没有内核,概念十分模糊,没有明确的指向。因此不能将所有问题都用特色一词加以解释。对于中国要在世界舞台上起到引领作用,反而需要消磨自身的“特色”,引领世界需要将中国的内容建构为可以为世界所能够接受的概念。当然,将中国从世界中单独拿出来界定国家概念,可能有利于强化国家认同,但仍应当注意适度。中国的特色是存在的,但需要我们去挖掘。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十分特殊,需要我们予以界定。
同学们还对网络信息传播限制、骑士文化与宗教、财税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学们讨论十分积极,老师对大家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最后,第七十二期读书会圆满结束。
参考文献: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黄仁宇
《中国国家的起源问题》吴恩裕
《国家与市场》苏珊•斯特兰奇
2019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