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晞学术简历
一、个人简介
肖晞,女,吉林长春人,法学博士,公共外交学院院长、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院长。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日本早稻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公共外交学院、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招收硕士研究生;在yl6809永利官网、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招收博士研究生)。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第十四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优秀女职工干部,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十一届“长春十大杰出青年”,吉林大学十大“三育人”标兵,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
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吉林省政治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工程项目首席专家,马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当代中国外交》专家组成员,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资深驻会研究员,同济大学兼职教授、高等研究院讲座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yl6809永利官网)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吉林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储备库人员,长春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春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理论。长期为本科生讲授《当代中国外交》等课程,为博硕研究生讲授《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研究》、《国际关系研究设计》等课程。在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SCI journal)《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政治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中国外交》《政治学》等全文转载;独立和参与撰写著作、教材15部;14篇咨询报告获得国家部委、司局的肯定性批示;主持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工程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3项、外交部项目4项、国家民委项目等。
学生时代曾荣获吉林大学第二届“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大学期间连续四年荣获一等奖学金并被评为校优秀学生,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吉林大学优秀毕业生。以政治学专业第一名成绩被免试推荐为yl6809永利官网国际政治系硕士研究生,以本研究方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yl6809永利官网政治学理论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即开始在知名学术刊物《史学集刊》上独立发表论文,并独立主持高层次项目,博硕期间曾多次荣获吉林大学笹川良一优秀青年教育基金、吉林大学“精英杯”学术成果奖,并曾荣获台湾中流文教与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奖学金。
任教后曾荣获吉林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先进个人、吉林大学“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吉林大学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领袖支持计划”入选者、吉林大学首批“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精英培养阶段”入选者。荣获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长春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长春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长春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吉林大学“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政治学会优秀论文奖,吉林省政治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二、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专项工程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外交思想创新与战略布局研究》(编号16ZZD033,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首席专家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度一般项目:《维护我国海外利益研究》(编号12BZZ054,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5年度青年项目:《东北亚安全合作:权力、利益与知识的互动作用研究》(编号05CZZ010,2005年6月至2009年2月)
4.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研究》(编号NCET-13-0252,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
5.中国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时期我国东北边疆非传统安全威胁研究》(编号09YJC810017,2009年12月至2013年5月)
6.中国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全球环境治理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与策略选择》(2011年12月)
7.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吉林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政府协调治理研究》(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
8.吉林大学青年师生学科交叉培育项目:《多元启发理论与对外政策决策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
9.吉林大学青年师生交叉学科资助项目:《地方政府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以吉林省为案例》(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
10.吉林大学2015年度廉政建设专项研究课题:《中国反腐败国际合作研究》(编号2015LZY022,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
11. 吉林大学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培育项目:《国际秩序变革与中国和平发展》(编号2015ZDPY18,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
12.吉林大学2014年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高端人才资助计划):《当代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研究》(编号2014JQ003T,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
13.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青年学术领袖培育项目:《东亚秩序转型与中国战略》(编号2012FRLX08,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
14.吉林大学2010年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青年科研骨干培育计划):《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研究》(编号2010JQB18,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
15.吉林大学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种子基金项目:《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编号2011ZZ046,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
16.中国国家民委2009年度民族问题研究项目:《西班牙民族自治制度研究》(编号GM-2009-53)
17.中流文教基金及喜马拉雅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研究》(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
三、主要学术论著
(一)中国外交研究
1.“Chinese Education in Diplomacy”,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SCI journal), Volume 10 Number 1 (April 2012): pp.77-92(唯一作者)
2.《国际秩序变革与中国路径研究》,载《政治学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7年第4期,第38-48、125页(《新华文摘》2017年第23期全文转载)(唯一作者)
3. 《“ 一带一路”中的风险与中国作为:一种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载《探索》(CSSCI来源期刊)2016年第2期,第56-63页(《新华文摘》2016年第15期全文转载)(第一作者)
4.《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文化基础、战略取向与实践意义》,载《国际观察》(CSSCI来源期刊)2015年第4期,第1-21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1期全文转载,题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时代文化逻辑》)(唯一作者)
5.《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框架》,载《世界经济与政治》(CSSCI来源期刊)2017年第8期,第26-43、156-157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2期全文转载)(唯一作者)
6.《当代中国外交教学的缺失与启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5期,第66-79页(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0年第23期论点摘编)(唯一作者)
7.China’s Road to Peaceful Development: Cultural Foundation,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Double Significance, in On China’s Road—In Search of a New Modernity, (Palgrave Macmillan 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Pte Ltd.2020) (唯一作者)
8.《共同利益、身份认同与“一带一路”建设》,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19年第6期,第158-169、223页(第一作者)
9.《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海外利益的脆弱性分析与保护机制构建》,载《学习与探索》(CSSCI来源期刊)2019年第5期,第36-45页(第一作者)
10.《中国伙伴关系:内涵、布局与战略管理》,载《国际观察》(CSSCI来源期刊)2019年第2期,第72-88页(第一作者)
11.《关系治理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海外利益保护》,载《探索》(CSSCI来源期刊)2019年第1期,第44-58页(第一作者)
12.《正确义利观展现中国影响力》,载《人民日报》2018年2月26日学术版(唯一作者)
13.《中日韩合作机制化进程及制约因素分析》,载《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113-120页(第一作者)
14.《区域间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地区秩序演变》,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16年第5期,第108-115页(第一作者)
15. “Defining and Safeguarding Priorities i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in Steve Tsang and Honghua Men, ed., China in the Xi Jinping Era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6), pp.247-270(唯一作者)
16.《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双重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2月4日,第6版(唯一作者)
17.《日本战略趋向与中国的应对》,载《国际观察》(CSSCI来源期刊)2014年第2期,第110-120页(唯一作者)
18.《中国传统国际秩序观及其当代启示》,载《复旦国际关系评论》(CSSCI来源集刊)第十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39-258页(第一作者)
19.《中国崛起的国内基础》,载《转变中的中国与世界——新趋势、新机遇与新挑战》,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版(唯一作者)
20.《传统“和”文化与中国外交》,载《中国战略报告——中国软实力的战略思路》,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唯一作者)
21.《墨家思想对中国国际战略定位的启示》,载《国际观察》(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2期,第60-66页(第一作者)
22.《中国实施良种战略的必要性与路径探析》,载《社会科学战线》(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12期,第154-158页(第一作者)
23.《中国国际角色与结构性认知》,载《求索》(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8期,第88-89页(第一作者)
24.《中国外交战略定位:历史进程、现实基础与原则策略》,载《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3期,第78-83页(第一作者)
2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对中国外交的影响》,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2期,第188-194页(第一作者)
26.《中国国家利益的层次分析与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5-8页(第一作者)
27.《冷战后东亚秩序的转型与中美两国的东亚战略》,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1期,第34-41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2期学术卡片论点摘编)(唯一作者)
28.《中国外交战略定位:基于外部环境与国家利益的分析》,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70-72页(第一作者)
29.《“和”:中国外交理念的植根之道》,载《吉林日报》2009年10月17日理论版(唯一作者)
30.《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日关系》,载《理论探索》(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8年第6期,第131-132、144页(唯一作者)
31.《后冷战时期的中俄关系:回顾与展望》,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6年第4期,第69-73页(唯一作者)
32.《21世纪初东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战略》,载《黑龙江社会科学》(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5年第4期,第73-75页(第一作者)
33.《后冷战时期的中日关系——三大理论范式的多重解析》,载《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44-46页(唯一作者)
(二)国家安全研究
34.“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Challenges and Choices ”,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SCI journal), Volume 14 Number 1 (Feb 2016), pp.171-181(唯一作者)
35.《加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载《理论视野》(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6期,第51-54页(《新华文摘》2011年第21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唯一作者)
36.《构建东亚新型太空合作模式: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载《社会科学战线》(CSSCI来源期刊)2019年第1期,第219-230页(第一作者)
37.《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战略选择》,载《强国宏略——国家战略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唯一作者)
38.《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载《攀登》2016年第1期,第2-8页(第二作者)
39.《中国海外利益维护与拓展模式构建探析》,载《学习与探索》(CSSCI来源期刊)2015年第9期,第51-58页(第一作者)
40.《多元博弈情势下的制度供给:东北亚安全合作的一种可能性分析》,载《东北亚区域合作与长吉图开发开放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唯一作者)
41.《东北亚安全走向与中国战略调整》,载《教学与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7期,第75-80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唯一作者)
42.《安全的获得与维持: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安全问题的思索》,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5期,第105-110页(唯一作者)
43.《冲突与战争的根源:三种主流国际战争观的分歧及其比较》,载《甘肃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5期,第124-127页(唯一作者)
44.《结构主义战争观:一个基于历史研究的评估》,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3期,第149-155页(第一作者)
45.《东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与合作模式》,载《东北亚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2期,第42-48页(唯一作者)
46.《国际关系主流理论范式中的安全合作模式》,载《学习与探索》(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5期,第69-72页(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唯一作者)
47.《东北亚安全合作的若干思考》,载《教学与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07年第9期,第64-69页(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唯一作者)
48.《中美在东亚安全结构中的冲突——2006年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一种解读》,载《东北亚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6期,第62-66页(唯一作者)
(三)国际关系理论
49.《多元启发理论与对外政策决策研究》,载《教学与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7年第5期,第104-111页(第一作者)
50.《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实验法》,载《国际观察》(CSSCI来源期刊)2017年第2期,第28-43页(第一作者)
51.《世界政治研究的重大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3年第1期,罗伯特·基欧汉著,肖晞译,第152-156页
52. 《国际战略惯性与苏联的命运》,载《中国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6期,第184-192页(第二作者)
53.“DPRK Integrity Important for Peace”, China Daily, March 1, 2011, A9.(co-author)
54.《文化、情感与理性选择:一个政治学的难题》,载《公共管理研究》(CSSCI来源集刊)第8卷(2010年8月出版),第53-63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第一作者)
55.《新制度主义的新流派:话语性制度主义》,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2期,第23-28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唯一作者)
56.《西班牙巴斯克民族主义问题论析》,载《国际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5期,第63-68页(第一作者)
57.《论文化对国际制度创新的影响》,载《东北亚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5期,第41-45页(第一作者)
58.《冷战后美日同盟:从“漂流”到强化》,载《现代日本经济》(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3期,第12-16页(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第一作者)
59.《和谐世界与权力政治观初探》,载《理论探索》(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6年第3期,第41-43页(第一作者)
60.《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解析》,载《史学集刊》(CSSCI来源期刊)2000年第3期,第70-74页(唯一作者)
61.《从英国自由党的没落看政党的政策与政策理念》,载《辽宁yl6809永利官网学报》2000年第1期,第28-30页(唯一作者)
四、著作
1.《东北亚非传统安全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版
2.《中国战略报告(第三辑)》(联合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3.《21世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角色定位与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执行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年版
4.《中国国际战略的新视野》(联合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5.《东北亚地区安全战略研究》(合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五、主要获奖
(一)科研获奖
1.《国际秩序变革与中国路径研究》,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唯一作者)
2.《加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2年(唯一作者)
3.《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文化基础、战略取向与实践意义》,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7年(唯一作者)
4.《国际秩序变革与中国路径研究》,长春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唯一作者)
5.《加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长春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唯一作者)
6.“Chinese Education in Diplomacy”,长春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4年(唯一作者)
7. 《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区域合作与提升中国伙伴关系》,中国政治学会2015年年会优秀论文,全国223篇论文中选12篇优秀论文,2015年(第一作者)
8. 《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海外利益的脆弱性分析与保护机制构建》,吉林省政治学会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第一作者)
9. 《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框架》,吉林省政治学会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唯一作者)
10. 《国际秩序变革与中国路径研究》,吉林省政治学会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唯一作者)
11.《“一带一路”中的风险与中国作为:一种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吉林省政治学会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第一作者)
1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文化基础、战略取向与实践意义》,吉林省政治学会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5年(唯一作者)
13.《当代中国外交教学的缺失与启示》,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2年(唯一作者)
14. 《“一带一路”中的风险与中国作为:一种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第一作者)
15.《吉林大学2011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年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CSSCI论文高产作者排名全校第一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
16.《新制度主义的新流派:话语性制度主义》,吉林大学“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年(唯一作者)
(二)荣誉称号
1.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
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3)
3. 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2016)
4. 吉林省第十四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016)
5. 吉林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教授”(2013)
6. 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2012)
7. 吉林省优秀女职工干部(2017)
8. 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9)
9. 吉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4,2018)
10. 第十一届“长春十大杰出青年”(2017)
11. 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7)
12.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18)
13. 吉林大学十大“三育人”标兵(2018)
14. 吉林大学优秀国际学生指导教师奖(2017)
15. 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2016)
16. 吉林大学“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先进个人(2016)
17. 吉林大学首批“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精英培养阶段”入选者(2015)
18. 吉林大学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领袖支持计划”入选者(2012)
19.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先进个人(2012)
20. 吉林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11)
六、联系方式
工作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通讯地址:吉林大学南区行政楼公共外交学院,邮编130012
电子邮箱:jluxiaoxicfp@163.com